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水设备解决方案

设计、制造、安装、调试、技术研发及配套材料销售

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

19372337854

行业资讯

您现在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水处理设备补给水处理

文章出处: http://www.xthb178.com 人气: 发布时间:2017-09-15

湖南鑫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水处理设备|工业纯水超纯水设备|反渗透纯水设备|EDI工业纯水设备|超纯水设备|除铁锰过滤器|软化水设备|中水回用设备|超滤净水设备|去离子水设备|活性碳石英砂过滤器|过滤器|江河一体化设备|直饮水净化设备|

4.1 补给水处理设备的施工及验收
4.1.1

4.1.1 通用技术条件
4.1.1.1
澄清器(池)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集水槽孔眼中心线应在同一水平线上,其偏差不应超过±3mm
b)
集水槽、隔板应焊接严密;
c)
取样管伸渗入渗出器内的端头应向下弯垂直深度50mm~100mm,标高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
d)
取样阀门应布置在便于操作的位置,固定牢固;
e)
加装的蜂窝斜管或斜板,应排列整齐,相互贴紧,不得松动,组件间的空隙不得大于孔径;
f)
溢水管及出水管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不得超过±5mm
4.1.1.2
澄清器(池)、滤池及容器的爬梯应满焊、防腐蚀
4.1.1.3
澄清池和滤池的进水分配箱的相邻堰口高度偏差不超过±5mm
4.1.1.4
采用水帽的过滤器(池)、离子交换器等应检查水帽是否松动,安装时只能用手拧紧
       
并作喷水试验,检查水帽的完整性、有无脱落或损坏
4.1.1.5
滤料及承托层材质的物理、化学性能,级配、粒度、不均匀系数,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离子交换器采用石英砂作垫层时,其纯度要求二氧化硅含量≥99%(见附录A
4.1.1.6
过滤器、离子交换器和除二氧化碳器应安装垂直,其外壳垂直误差不得超过其高度的0.25%,垂直误差不应超过12 mm壳体找正后,应将支脚、垫铁与预埋件焊接牢固方可入行二次灌桨
4.1.1.7
离子交换器在装料前,应对内部的防腐层进行检查检查标准和修补工艺,按JB/T2932的有关规定进行
4.1.1.8
交换器所用纤维网布应用电烙铁裁划在制做支管网时,应采用与网套性质相同的线缝合
4.1.1.9
人工填装树脂时,如直接由上部人孔填装,则离子交换器内必须加缓冲水垫层水层高度以能保护底部及中间排水装置为度
4.1.1.10
填装树脂时,应对树脂逐桶检查
       
防止出现任何差错树脂填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1.1.11
安装树脂捕捉器时应加装冲洗水管
4.1.1.12
离子交换器、酸、碱储存槽及计量箱等设备,按JB/T2932的有关规定进行验收
4.1.1.13
系统内的阀门必须经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安装,阀门控制用气应净化
       
压力稳定,保证控制操作的可靠性
4.1.1.14
设备及管道的防腐衬里应进行漏电性能试验,不合格时应返厂或就地修补(见附录D
4.1.1.15
设备及管道内的锈蚀物、焊渣、泥沙及其他杂物应清理干净
4.1.2
澄清器(池)技术条件
4.1.2.1
泥渣悬浮式澄清器(池)
a)
空气分离器的施工及验收按照DL/T5190.4的有关要求进行;
b)
泥渣悬浮式澄清器(池)的施工及验收按照DL/T5190.4的有关要求进行
4.1.2.2
泥渣循环式澄清器(池)
a)
水力循环澄清器(池)的施工及验收按照DL/T5190.4的有关要求进行;
b)
机械搅拌澄清器(池)的施工及验收按照DL/T5190.4的有关要求进行
4.1.3
无阀滤池技术条件
4.1.3.1
对虹吸辅助管管口、滤池出水口、入水分配箱堰口、进水管U形弯底部以及排水井堰口的标高,都必须按设计图施工,其偏差不应超过±10mm相邻入水分配箱堰口高度偏差,不应超过5mm
4.1.3.2
滤池顶盖下的挡水板应保持水平,其偏差不得超过±2mm
4.1.3.3
焊接虹吸辅助管时
       
应注意管口不要伸入虹吸弯管内
       
而安装在虹吸弯管顶部的抽气管管口则应插渗入渗出虹吸弯管内约10~20mm
4.1.3.4
作强制冲洗用的150斜管应按设计图施工,斜管角度允许偏差±20斜管管口应尽量靠近抽气管口
       
同时,两者都安装在虹吸辅助管的一侧
4.1.3.5
虹吸管及其液位计、虹吸辅助管 抽气管、虹吸破坏管,均应严密不漏
4.1.3.6
安装虹吸辅助管时,不得采用直角急弯
4.1.3.7
虹吸管真空系统应入行严密性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一般为0.098MPa
4.1.4
过滤器(设备)技术条件
4.1.4.1
机械过滤器及活性碳过滤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过滤器的配水系统、排水系统及空气分配系统的支管与母管中心线应相互垂直支管的水平偏差,不得大于±2mm
b)
泄水帽座的中心线
       
应与支管水平面垂直泄水帽高度应一致,允许偏差为±3mm
c)
过滤器如采用开孔排水支管时,应根据制造图检查孔径孔眼应光滑无毛刺套裹支管的网布,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绑扎牢固;
d)
内部设有空气擦洗装置的过滤器
       
其底部垫层的上平面应与鼓气孔眼或水帽顶部平齐;
e)
过滤器内部如有防腐层时,装料前,应对内部的防腐层进行检查检查标准和修补工艺,按JB/T2932的有关规定进行;
f)
用于反渗透系统的过滤器,其底部垫层应符合设计要求
4.1.4.2
纤维过滤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各条排污管道应单独直通排污沟渠;
b)
罗茨风机的安装,应按照DL/T5047的有关规定入行;
c)
罗茨风机送风管应设置倒U形,并设置排风门
       
U形湾与纤维过滤器连通管的高点应高于纤维过滤器的高点
4.1.4.3
微滤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设备的机架应安装牢固、焊缝平整,如用油漆,涂层应均匀;
b)
过滤器外壳的垂直误差应小于0.25%
c)
过滤器内滤元应完好无损,安装牢固
       
不允许松动;
d)
设备的管道应安装平直、布局合理、无渗漏,金属管道安装与焊接应符合GB50235的规定塑料管道安装及连接应符合HG20520的规定;
e)
设备的电控部分应动作可靠,电气安全应符合GB4706.1的规定
4.1.4.4
超滤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超滤水处理设备的制造应符合JB/T2932的规定,应结构合理、焊缝平整;泵、管道、框架等元器件安装应符合JB/T2932规定的要求;
b)
超滤水处理设备所选用的材料和外构件应符合GB/T 17219的规定;
c)
超滤水处理设备的耐压性能、防腐性能、防渗漏性能应符合设计的规定;
d)
超滤水处理设备的产水量在膜元件额定压力(25)下应大于或不小于设计的额定值;
e)
设备中膜对规定切割分子量物质的截留率应达到设计的额定值85%以上;
f)
超滤水处理设备的电动(气动)系统应转动灵活、平稳、无卡阻;
g)
超滤水处理设备的电控设备应控制灵敏
       
具有自动保护功能;
h)
设备运转噪声不大于80dB
4.1.5
离子交换器技术条件
4.1.5.1
离子交换器内部装置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设计(或制造厂)图纸的规定
4.1.5.2
离子交换器的集、排水装置(入水挡板、弯形多孔板、叠片式大水帽等)的装配允许偏差为:
a)
与筒体中心线的偏差不大于5mm
b)
水平偏差,不超过±4mm
4.1.5.3
离子交换器采用支母管式集、排水装置时,其支管的水平偏差及支管与母管中心线的垂直偏差允许值为:
a)
水平偏差不大于4mm/m
b)
垂直偏差不大于3mm/m
c)
相邻支管中心距离偏差不大于±2mm
4.1.5.4
离子交换器的再生装置,应安装成水平再生管和中排管的孔眼方向应与制造图相符放射形再生管的喷嘴,应垂直向上通水检查,应无堵塞现象
4.1.5.5
逆流再生离子交换器的压脂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若设计无规定时,其厚度可按150~200mm填加
4.1.5.6
双层床及体内再生混床树脂的型号、粒度、比重及填装比例,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4.1.5.7
离子交换器内各配件用螺栓紧固时,应采用大垫片,防止将防腐层损坏
4.1.6
自动控制钠离子交换器的施工及验收按照GB/T18300的标准规定执行
4.1.7
流动床钠离子交换水处理设备的施工及验收按照HG/T3134的标准规定执行
4.1.8
除二氧化碳器技术条件
4.1.8.1
器内所有构件的连接处,均应接合严密内部防腐应符合设计及按JB/T2932的有关规定要求
4.1.8.2
除二氧化碳器上部进水分配装置及内部的多孔板(或格栅)应水平,其偏差不得超过±8mm
4.1.8.3
器内所装填料的规格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填料为瓷环,一般在装料前以2~3%的稀盐酸浸泡数分钟
       
然后用清水洗净再行填装填装时应避免破损
4.1.8.4
除二氧化碳器风机及送风管的布置
       
应注意不使器内的水灌渗入渗出风机
4.1.8.5
室内布置的除二氧化碳器排风管应伸至室外
4.1.8.6
进水阀门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4.1.9
膜处理设备技术条件
4.1.9.1
电渗析装置(ED)的施工及验收按照DL/T5190.4的有关要求进行
4.1.9.2
反渗透装置(RO)的施工及验收按照GB/T19249的有关要求进行
4.1.9.3
电除盐装置(EDI
a)
确定所有的管道有足够的支撑和锚栓;
b)
所有的设备均应使用上锁/标签程序,以确保在任何设备上工作的人的安全;
c)
严格地检查端头的牢固性和相应的连接;
d)
检测所有的电器盒的密封情况以确保水不能进渗入渗出;
e) EDI
模块包括带电的组件,可能会产生电击的危险因此不要把工具、螺帽、螺丝等放在EDI模块上
f) EDI
模块的现场检查、就位、存贮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厂家的规定
g) EDI
系统的回收率及出水水质应符合设计条件及厂家的规定并满足附录E的要求
4.2
补给水处理设备的调试
4.2.1
澄清器(池)
4.2.1.1
准备工作
a)
新池启动前应把池内打扫干净
       
并检查设备本体、各阀门、管道和机电部分等是否良好,活动件动作是否灵活;
b)
根据原水水质和药剂种类,进行小型实验,以确定各种药剂的剂量;
c)
配制好各种药液,药液浓度的波动范围不应超过额定值的±5%;
d)
加药器的加药量调节,应在澄清池启动前先进行试验;
e)
在澄清池投渗透运行前,可在池外先配好泥渣,以加速澄清池中泥渣层的形成
4.2.1.2
澄清器(池)的调试
a)
通过调整试验
       
对负荷、出水水质、加药量、泥渣循环量、排泥量、排泥周期、水温变动等得出合理的控制数据及较合理的运行方式;
b)
机械加速澄清池的运行,应通过调整机械搅拌器的开启度和转速
       
找出合适的泥渣再循环倍率;
c)
澄清器(池)调试后,其出水品质及出力应达到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出水悬浮物一般不大于20mg/L
4.2.2
无阀滤池
a)
无阀滤池空池上水时,应用临时水管反向上水
       
使滤料自下而上的浸湿;
b)
通过重力式无阀滤池的调整,应对其冲洗强度、冲洗时间、虹吸形成时间、滤池运行周期等进行调整和测定其出水品质及出力应达到设计要求设计无规定时,出水悬浮物一般不大于5mg/L
综合上述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工艺参数范围按照DL/T5068的相关标准执行
4.2.3
过滤器(设备)
4.2.3.1
细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
a)
细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的反洗水质浊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反洗要控制反洗强度
       
防止滤料
带出;
b)
细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的失效压差应按设计规定或厂家说明控制,如无具体规定时
       
可参考以下数据:细砂过滤器压差0.1Mpa、活性碳过滤器压差0.0421Mpa,或通过试运确定合适的控制数据;
c)
细砂过滤器和活性碳过滤器在停用保管时,天天运行1h~2h,每周反洗1
4.2.3.2
机械过滤器
a)
通过机械过滤器的调试,对其运行周期、反洗强度、反洗时间、失效时出渗透口压差等进行调整和测定
b)
通过机械过滤器的调试,出水品质及设备出力应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
4.2.3.3
纤维过滤器
a)
纤维过滤器初次充水启动应按照厂家文件规定进行
b)
过滤器清洗时,出入口压差应维持在0.05Mpa左右
c)
经过运行调整应确定纤维过滤器运行周期,出水品质及设备出力应达到设计要求
综合上述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工艺参数范围按照DL/T5068的相关标准执行
4.2.3.4
微滤设备
a)
保安过滤器的反洗用水为反渗入渗出产品水,反洗强度应根据厂家的说明控制;
b)
保安过滤器的失效压差应按设计规定或厂家说明控制
       
如无具体规定时,可参考以下数据:压差0.176Mpa,或通过试运确定合适的控制数据
4.2.3.5
超滤设备
a)
检查压力容器,如有杂质,用高压水冲洗或用棉布裹成团擦洗,洗后压力容器内壁目测无颗粒型杂质和铁屑
b)
超滤系统管路冲洗
       
冲洗至排水清澈,透明
       
无焊渣
c)
按照膜的安装说明安装超滤膜,安装过程中防止密封圈脱落
d)
运行、反洗、反洗快冲循环进行,循环进行20次后进行1次反洗加NaOCl在此过程中按照设计规定或厂家说明控制流量及时间
4.2.4
离子交换器
4.2.4.1
准备工作及一般要求
a)
除盐系统离子交换树脂,在使用前应进行预处理
b)
离子交换器石英砂垫层应进行酸、碱浸泡及清洗处理
c)
树脂第一次再生时,再生剂的用量应为正常再生时用量的1.5~2
d)
再生系统中的喷射器或再生泵应当预先进行调整试验,待抽吸量可以满足运行要求后,计量箱方可进再生液
e)
离子交换器的运行控制数据,可按设计规定或参照运行规程进行操作通过调试对其有关数据加以修正
f)
电站锅炉离子交换设备的调整试验,至少要有三个周期
       
各种运行及再生参数应做正交试验,以求得合适的运行及再生参数
g)
离子交换设备的特性通过压差、流量、温度、树脂体积测量及化学测量等确定

验方法参照GB/T13922.2离子交换设备
h)
离子交换器的自动控制系统
       
化学专业应配合热工专业在离子交换器未装载离子交换树脂前应基本调试合格
i)
进入离子交换系统的水必须符合GB1576《工业锅炉水质》标准或者GB/T12145《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j)
离子交换器调试完毕,其出水品质及设备出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4.2.4.2
离子交换设备的一般调试项目
a)
反洗调试
以不同的反洗强度进行试验,记录在不同反洗强度条件下的反洗水流量、树脂膨胀率,反洗时间、反洗水用量等数据,确定各单元设备合适的反洗强度
b)
再生调试
以不同的再生剂用量和再生液的浓度、流速、温度及再生时间进行试验,记录在不同再生条件下的设备的周期制水量,并计算再生剂耗量、水耗和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确定各单元设备合适的再生条件
c)
置换调试
以不同的置换流速进行试验,记录在不同置换条件下排水中再生废液的浓度、置换时间和置换用水量,确定各单元设备合适的置换条件
d)
清洗调试
以不同的清洗流速进行试验
       
记录在不同清洗条件下清洗时间和清洗用水量,确定各单元设备合适的清洗条件
e)
运行试验
以不同的运行工况进行试验,记录在不同运行工况条件下出水水质、设备出力、运行周期,并计算树脂的工作交换容量
       
确定各单元设备合适的运行条件
综合上述调试试验结果,确定合适的运行、再生工艺参数工艺参数范围按照GBJ109的相关标准执行
4.2.5
自动控制钠离子交换器的调试按照GB/T18300的标准规定执行
4.2.6
流动床钠离子交换水处理设备的调试按照HG/T3134的标准规定执行
4.2.7
除二氧化碳器
a)
通过除二氧化碳器的调试,对其运行流量、风量和风压等入行调整和测定
b)
通过除二氧化碳器的调试
       
出水品质及设备出力应达到设计规定的要求
4.2.8
膜处理设备
4.2.8.1
电渗析装置(ED
a)
在原水预处理设备基本运行稳定,出水水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可进行电渗析装置的启动和调试
b)
检查核实膜堆、管架、金属管、电气柜的接地是否良好查明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检查电缆与极板螺栓的连接是否牢固
c)
电渗析装置启动前必须先彻底冲洗进口管道,冲洗膜堆,然后再加直流电压停运时必须先停电,待膜堆冲洗完后再停水
d)
应定期或连续测定电渗析装置出渗入渗出口水质
e)
应根据水质和工艺操作条件,确定倒换电极的时间间隔
f)
脱盐率下降5%以后应停机进行酸洗,无效时应解体清洗膜堆清洗的水质和药品杂质含量以不污染离子交换膜为原则
g)
电渗析装置停运时
       
应保持膜堆处于湿润状态,防止干燥变形
h)
调整试验项目:膜堆电压的检测;极限电流对应的电压值和出水水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极限电流对应电压值和出水水质;脱盐率;往返收率
4.2.8.2
反渗透装置(RO)的调试按照GB/T19249的标准规定执行
4.2.8.3
电除盐装置(EDI
4.2.8.3.1
准备工作及一般要求
a)
系统起动之前请先检查以下各项:检查模块的尺寸和螺栓张力;关闭所有阀门;所有泵处于“关闭”位置;整流器处于“关闭”位置
b)
向浓水环路灌水用RO产水(或其它的高品质的水)来填充浓水回路
c)
系统的进水必须满足附录E的要求
d)
浓水循环电导率应该保证在150~500μs/cm,否则要在浓水环路中加入浓盐来入行调整
e)
首先对系统入行再生处理,这时的产水要排掉
f)
系统起动时要先在手动状态下进行
       
所有流量和压力设定完毕后再在自动状态下起动
4.2.8.3.2 EDI
装置的调试
a)
用高品质的原水填充系统,入水水质必须满足附录E的要求
b)
设定淡水室流量和淡水室进、出口压力
c)
起动浓水循环泵并建立浓水室流量
d)
设定浓水排放流量
e)
设定浓水入口压力
f)
设定浓水出口压力
g)
设定极水排放流量
h)
使整流器上电
i)
计算系统的回收率,系统出水水质应满足附录E的要求

本新闻版权归属:湖南鑫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xthb178.com   盗者必究

关键词:水处理设备|工业纯水超纯水设备|反渗透纯水设备|EDI工业纯水设备|超纯水设备|除铁锰过滤器|软化水设备|中水回用设备|超滤净水设备|去离子水设备|活性碳石英砂过滤器|过滤器|江河一体化设备|直饮水净化设备|



分享到:

咨询热线19372337854

在线客服一

扫一扫浏览手机网站